當會議工具遇到創作需求:錯位的期待
你聽說 Otter.ai 很神奇 — 即時轉錄、說話者識別、會議摘要。作為內容創作者,你想:「完美!這就是我需要的語音轉文字工具。」
然後你開始使用,很快就發現:
- 轉錄很準確,但就只是轉錄
- 沒有內容結構化功能
- 缺乏創意寫作的優化
- 為會議設計的介面對創作並不理想
Otter.ai 做它設計要做的事做得很好 — 但那不是內容創作。
「使用 Otter 做內容創作就像用計算機來寫詩 — 技術上可行,但錯過了重點。」 - 一位挫折的部落客
會議轉錄 vs. 內容創作:根本差異
🏢 Otter.ai 的設計目標
Otter.ai 專為以下場景優化:
- 會議記錄: 捕捉討論要點和決策
- 多人對話: 識別不同說話者
- 即時協作: 會議中即時查看轉錄
- 摘要生成: 提取關鍵行動項目
- 整合會議平台: Zoom、Teams、Google Meet
✍️ 內容創作者的實際需求
但作為創作者,你真正需要的是:
- 創意轉化: 將散亂想法組織成連貫內容
- 風格優化: 保持個人寫作聲音
- 結構化輸出: 自動生成標題、段落、要點
- SEO 優化: 搜尋引擎友好的格式
- 發布就緒: 可直接用於部落格、社群媒體
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需求領域。
